今天來聊聊一篇關于如何利用兒歌教育的有效方法的文章,現(xiàn)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如何利用兒歌教育的有效方法,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。
中華民族的民間兒歌是有特色的藝術形式。當“勞者歌其事,饑者歌其食”的人們在《詩經(jīng)》里唱著“心之憂矣,我歌且謠”的時候,兒歌就翩然伴隨而生。兒歌以其靈動的想象力、豐沛的游戲精神為幼兒構筑起一方快樂的天空。它對于擴大幼兒知識面、培養(yǎng)能力、熏陶情感、啟迪美感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。對于今天的幼兒來說,它還是一座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梁。作為幼兒語言教育內容之一——兒歌沒有動人的故事情節(jié),沒有音樂表演的歡樂場面,也沒有美術教學的操作樂趣,因此,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(xiàn)幼兒學習興趣不高、學習被動的現(xiàn)象,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如何提高幼兒學習兒歌的積極性、主動性,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呢?這是值得一線教師探討的問題。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”在教學實踐中,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,激發(fā)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。
一、內容激趣
“教育應以幼兒發(fā)展為根本,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,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。”學習兒歌,應該從一些幼兒所熟悉的、接近幼兒生活的、有趣的民間兒歌人手,激發(fā)幼兒學習的興趣。以《金鉤鉤》為例,兒歌語句簡短,內容反映的是幼兒生活中互相幫忙的情景,體現(xiàn)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。幼兒因有生活經(jīng)驗而學習興趣倍增。還可以選擇一些幼兒喜愛的有關動物的民間兒歌如《小老鼠上燈臺》等。
二、語言激趣
在兒歌教學中,欲讓幼兒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(tài),教師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。心理學博士鄭淑杰在《特別關注幼兒的情感世界》一文中說道:“情感對幼兒的活動具有動力作用。’’教師要用自己的激情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,帶動幼兒進入兒歌世界。
1.引入入勝的導入語
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一個活動良好的開端能緊緊抓住幼兒心理,使幼兒產(chǎn)生愉快情緒,激發(fā)幼兒的興趣。如學習民間兒歌《數(shù)一數(shù)》,教師出示各種小動物時,夸張地說:“看!誰來和我們做游戲了?(揭去遮蓋在動物身上的布)哇!原來是××呀!”“虎、鹿、豬、兔、鼠”,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兒的求知欲。
2.扣人心弦的示范語
教師示范朗讀兒歌時,應注意音準和朗讀的技巧。通過抑揚頓挫、聲情并茂的朗讀,增添兒歌的美感,有效地感染幼兒。
3.振奮人心的激勵語
人人都喜歡得到稱贊和認可,渴望獲得成功。心理學研究表明,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,就會激發(fā)他追求成功的欲望。囚此,在教學中多使用一些激勵語,如“你朗誦得真好聽”、“你把每個字都念準了”、“你的表現(xiàn)棒極了”等,就會使幼兒信心倍增,學習更積極。
三、教具激趣
1.制作課件
美妙生動的畫面有利于幼兒感知兒歌的內容,錄像、投影可以直觀生動地表現(xiàn)兒歌內容,化抽象為具體,把美好情景直接展示給幼兒,給他們美的享受。如學習兒歌《小老鼠上燈臺》中,教師制作了動態(tài)十足的小老鼠課件??蓯鄣男±鲜笊鷦?、形象,再配以教師生動有趣的講解和朗誦,頓時牢牢抓住了幼兒的心。幼兒在有趣的畫面欣賞中很快理解TJD歌的內容。
2.繪制圖片
圖片上的畫面可以幫助幼兒再現(xiàn)經(jīng)驗,也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兒歌。如在教學兒歌《高高山上一頭?!窌r,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示范繪畫,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。幼兒在邊畫邊念的學習氛圍中很快理解與掌握了兒歌內容。
3.運用木偶
木偶具體形象,操作性強,深受幼兒的喜愛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木偶的教育價值,吸引幼兒注意,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兒歌。如在兒歌《虎和兔》學習活動中,教師一手操縱“虎”,一手操縱“兔”,配合兒歌內容進行木偶表演,深深吸引了幼兒。幼兒學會了兒歌后,還可為他們提供一些手指木偶,讓他們在區(qū)角活動中邊玩邊念,加深對兒歌內容的理解。
四、形式激趣
“幼兒是獨立的、發(fā)展著的個體。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,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,更好地獲得發(fā)展。”因此,語言教育活動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激發(fā)幼兒興趣,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學習兒歌。
1.以唱激趣
演唱朗朗上口的兒歌,可以幫助幼兒體驗兒歌鮮明的節(jié)奏感,又能幫助幼兒記憶所學內容,還能活躍活動氣氛,促進幼兒主動、積極、有效的學習。如民間兒歌《數(shù)青蛙》節(jié)奏明快,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把每一段的結尾作適當處理,使兒歌更富有情趣、充滿動感,引導幼兒邊拍打節(jié)奏邊朗誦。如果能夠給兒歌譜上曲子,教幼兒演唱兒歌,幼兒不僅能很快學會演唱兒歌,同時節(jié)奏感和音樂表現(xiàn)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。
2.游戲激趣
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:“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,是以游戲為生命的。”游戲是幼兒生活的組成部分,是幼兒最基本、最喜歡的活動。根據(jù)幼兒這一特點,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游戲的形式教學民間兒歌,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。如在學習《數(shù)青蛙》這首兒歌中,可以請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池塘,扮池塘的幼兒一起圍坐成圓圈,在圓圈上拍手唱歌,扮青蛙的幼兒根據(jù)兒歌內容在“池塘”里跳來跳去玩。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,幼兒興趣盎然,學習持續(xù)時間比較長??梢?,生動有趣的游戲情節(jié)給幼兒的兒歌學習帶來樂趣,提升了學習效果。
3.以演逗趣
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學習形式,將兒歌故事化,編出有趣的故事情節(jié),讓幼兒通過表演理解、感受兒歌,既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,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。如在學習民間兒歌《狗和猴》中,把兒歌編成故事表演,請一位幼兒扮演小狗,另一位幼兒扮演小猴,表演時幼兒富有童趣的一問一答,加之生動的表情和動作,深深吸引了大家。這樣的活動鍛煉了幼兒的表演能力,滿足了幼兒的表現(xiàn)欲,同時也激發(fā)了幼兒的學習興趣,真是一舉多得。
4.競賽促趣
還可以采用個別競賽、小組競賽甚至組織一些跨班級、跨園的小競賽,使幼兒在互相交流和比較中體驗樂趣,提高幼兒參與和表現(xiàn)的積極性。如在六一兒童節(jié)或者定期舉行各種規(guī)模的兒歌比賽,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增進彼此的了解,增強自信心,使他們一方面體驗情感上的愉悅,一方面在互相競爭中取長補短,使他們學習兒歌的興趣日益高漲。
兒歌的教學有待于教師不斷挖掘其中的教育資源,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得到不斷傳承、弘揚和發(fā)展,讓“心之憂矣,我歌且謠”真正變成“心之樂矣,我歌且謠”。
相信通過如何利用兒歌教育的有效方法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